給你︰
看過了「反轉豬腩是王子」嗎?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,應該已跟你的丈夫看過了。你總是認為你丈夫就是片中的男主角,如果看不到他的豬腩,本來的他應該是王子。只可惜每個人都被這個消費社會中的包裝主義掩蓋了自己的眼睛,再值得看的內在事物都變得不值一提。當然,無論你有否看過這套戲,你仍然會愛你丈夫如昔的,是嗎?
我知道你不太喜歡你自己,因為你總看不起自己只得一個身份去闡述你短暫的一生。回想你過去的每一個小片段時,不難發現你像大木琢郎般,期待著另一種的人生降臨,而這種人生不是現實的你可以得到的。穿上一套新的服飾,真的能令你變成另一種人嗎?記得那次你因為在畢業禮上為合唱團指揮的原故,特別穿上一條黑色長裙時,在鏡子前你看到的自己,與穿上特製外衣的大木琢郎是沒有分別的。你與他也是為了討好別人才著上身,你與他也希望得到別人的注意。真正的分別,是大木琢郎最後決定以真面目示人,而你呢?昨天著上身的一套衫,就已經知道你永不能以真面目示人的了。這是幸還是不幸呢?你應該比我更清楚這個答案,無論你穿的是什麼,最重要的,是你知道自己是誰。
你知道嗎?既然你在收人錢財,那你就將自己的知識以及形象也要變成一個package,一套的出售給別人。這樣看來,上班時的形象也是一種消費主義下的高度包裝,老師那對人的行業也只是勞工階層下的其中一員,他們生產的只是一個月的工資,教導學生成為另一個勞工,畢生為工資而耗盡自己的勞動力。脫離得到這個體制下的老師,學生也未必真的能看清這個世界已被矇騙的那一部份,如何再能自處?老師的形象已經售予別人,連著一件衫一條褲也有校方的原則時,老師該如何教訓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呢?
雖說如此,我知道你沒有放棄過,從你所教的科目,又或者平時對學生的相處中,你也不經意地將某些價值觀傳染出去。雖然你知道太多人會跟你唱反調,但你仍唱下去,啞然失聲的那一天之前,你還是會唱下去,不為取悅什麼人,亦不為搞特別搞出位,只為反抗符號社會中別人給予你的當然意指。就像大木琢郎最後也伯放棄那套變身服一樣,你不在乎即時的反應,但願別人能慢慢將你看出來。
在一班走音的合唱團中,如果要令自己唱得準,著實難得多。現在要做的正是於走音的合唱團中唱得準,是的,沒有人會在乎,但最少你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存在於合唱團中。如同存在主義說過的,別人或其他事物存在與否,均與你的生命無關,因為你的生命還是要由你去創造,那一首歌還是要由你去唱出口的。當然,是否留下來,還有沒有更值得你表達想法的途徑可以給你選擇,一切還是未知之數,但最少,現在的你存在在這裡,原因比起別人的應該有點不同,也是要很努力才能平衡得到的。
你還是你,無論你學到的是什麼,別人沒有興趣知道,沒有聽眾的表演者能唱多久呢?只要你能穿越資本主義下的社會大環境,我相信整個世界就是你的舞台。
共勉。
阿寶
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
藝術教育家(後現代主義下的小敍事)
給你︰
好像沒有真正的寫信給你,每次上完課程後要理解消化的很多,某程度上有點怕給你寫點什麼的。尤其,當我經歷過自己的功課由正路到歪路時,更加不懂得自己能對你說些什麼。實在是有點迷惘的,為著自己所做的,所想的到底是對還是錯,到最後我還是不知道。不斷被否定的時候,我每天都在思考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舞台,誰人才是真正的演員。
築起一個舞台,建構起一個大家(這裡單指老師、學生、家長、學校高層)共同希望見到的意象。被教導成為大型工廠下的其中一顆齒輪,沒有意識離開這個地方。拆掉一個舞台,解構我們整個社會下的虛偽部份。你所說的進場及離場,我思考了很久,最後,最少到了現在為止,我也認為進場與離場都不由我。有時我在為我自己建立舞台,有時我在別人的舞台上演繹了另一種角色,這些對手戲也不是我一個人能單獨完成的,這個互動關係卻只顯得人與人之間的荒涼。也許,在每一次的課堂中,每一位同學也在共同建構又拆毀一些什麼,而這些什麼最少我在身上還未開花結果。反思的到底是什麼呢,我自己的角色到底是在影響別人還是受人影響的呢?
看過你很多的文章,都是說現今世代老師的不是。說實在,我的確有點氣憤,尤其在於每天的我也要面對上六百個學生,每天上課也在為自己的價值觀作戰時,心中著實為了你的批評而感到不安。當然,你對我們身為老師的有很多見解,亦有很多導向方法。這些我都懂,我也會去做,重要在於,「在受限制的地方要有自己的主張,就必須對外開戰」。我不怕戰鬥,只怕傷到無辜的人。學生的利益為大前題的話,誰人為「學生的利益」下定義,誰人就取得批判別人的尺度。當你帶領學生從另一角度回看自己時,學生像初次用顯微鏡觀察一種新的生物一樣,雖然特別,但當雙眼離開接目鏡後,一切又變回一樣。要訓練他們是要時間,正如我學習這一套新的思考模式也要時間,但,能在這六年中學生活看到嗎?未必。如果看不到結果,我還會繼續做嗎?會。但願我遇到的不惑及錯折比我想像中還要少。
你從來都讓別人在你的劇場中釋放自己,我也會讓學生在課室中釋放自己,不過,未必每一個都明白他們於舞台上的角色是什麼。當CAMERA開動時,他們會看著鏡頭,然後歪著頭,不知道你想要他們完成什麼。你相信他們是不需要指引也會做到點什麼出來的,對,像是知道這個是舞台又開SHOW後,他們自會跳起舞來表演。在我的課堂中,假如真的成功地TRANSFORM成一個舞台,我的學生又能理解到自身的經驗有多少呢?
這些問題我也有我自己的答案,只是,很怕再被說為錯的。還是給點時候讓我自己看出那是對還是錯的吧。我受不了。
阿寶
好像沒有真正的寫信給你,每次上完課程後要理解消化的很多,某程度上有點怕給你寫點什麼的。尤其,當我經歷過自己的功課由正路到歪路時,更加不懂得自己能對你說些什麼。實在是有點迷惘的,為著自己所做的,所想的到底是對還是錯,到最後我還是不知道。不斷被否定的時候,我每天都在思考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舞台,誰人才是真正的演員。
築起一個舞台,建構起一個大家(這裡單指老師、學生、家長、學校高層)共同希望見到的意象。被教導成為大型工廠下的其中一顆齒輪,沒有意識離開這個地方。拆掉一個舞台,解構我們整個社會下的虛偽部份。你所說的進場及離場,我思考了很久,最後,最少到了現在為止,我也認為進場與離場都不由我。有時我在為我自己建立舞台,有時我在別人的舞台上演繹了另一種角色,這些對手戲也不是我一個人能單獨完成的,這個互動關係卻只顯得人與人之間的荒涼。也許,在每一次的課堂中,每一位同學也在共同建構又拆毀一些什麼,而這些什麼最少我在身上還未開花結果。反思的到底是什麼呢,我自己的角色到底是在影響別人還是受人影響的呢?
看過你很多的文章,都是說現今世代老師的不是。說實在,我的確有點氣憤,尤其在於每天的我也要面對上六百個學生,每天上課也在為自己的價值觀作戰時,心中著實為了你的批評而感到不安。當然,你對我們身為老師的有很多見解,亦有很多導向方法。這些我都懂,我也會去做,重要在於,「在受限制的地方要有自己的主張,就必須對外開戰」。我不怕戰鬥,只怕傷到無辜的人。學生的利益為大前題的話,誰人為「學生的利益」下定義,誰人就取得批判別人的尺度。當你帶領學生從另一角度回看自己時,學生像初次用顯微鏡觀察一種新的生物一樣,雖然特別,但當雙眼離開接目鏡後,一切又變回一樣。要訓練他們是要時間,正如我學習這一套新的思考模式也要時間,但,能在這六年中學生活看到嗎?未必。如果看不到結果,我還會繼續做嗎?會。但願我遇到的不惑及錯折比我想像中還要少。
你從來都讓別人在你的劇場中釋放自己,我也會讓學生在課室中釋放自己,不過,未必每一個都明白他們於舞台上的角色是什麼。當CAMERA開動時,他們會看著鏡頭,然後歪著頭,不知道你想要他們完成什麼。你相信他們是不需要指引也會做到點什麼出來的,對,像是知道這個是舞台又開SHOW後,他們自會跳起舞來表演。在我的課堂中,假如真的成功地TRANSFORM成一個舞台,我的學生又能理解到自身的經驗有多少呢?
這些問題我也有我自己的答案,只是,很怕再被說為錯的。還是給點時候讓我自己看出那是對還是錯的吧。我受不了。
阿寶
2009年5月4日 星期一
月球上的人
很多時候也覺得自己來自別的星球。
尤其,當別人都在說話的時候,我像突然出發到外太空的感覺,回不了去。
我不是要證明我的與別不同,但往往我所做的決定,我所定意要走的路,也與別人的甚有分別。而我是絕對不明白這種分別能帶給我多大的傷害性,所以也就任由別人觀察我自己,任由他們定義我是另一個星球的人。
當然,將我放在舞台下,這星球的人能啟發我什麼,讓我能反思自己的人生呢?像一個外星人被人仔細分解後,得到的就是不能被理解的內臟,而整個過程的起因是我想更加了解你這個人或這個生物,這不是很荒謬嗎?
我被觀察,所以我存在,所以我回不了去。
就像我發現本身就是另一種生物一般。
我,放在舞台,放在講台,放在解剖台,放在載物台,都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去被觀察。得出來的結果未必於我有益或有害,可是這些並非由我自身角度出發,我看到的如同一堆實驗結果,都只是一堆data,未能跟我發生感情以前,已被我丟到遠方成為另一堆沒有意義的符號。
當我看到那班媽媽有機會去發掘到那些未被發掘得到的過去,因而感動,因而改變,因而去將自己的過去於舞台上再現時,我想我比她們更不幸。太有意識地活下去的結果,不斷被檢視後,不斷被批評後,不斷被迫反省後,就是失去了自己再戴上不同鏡頭的能力。從月球去看,我只是一隻連點點也不必能看見的生物,但,如何飛到去月球呢?如何從這裡到那裡呢?就像我活在太古,活在鰂魚涌一樣,從這裡到那裡是不用有意識的,就能自然地進入去另一個地方呢?
站在舞台上,我這個外星生物,被展示。
那一剎,像是一件被擺在博物館的展品,收費,去賺取那些廉價的、人們對外星人的想像。我或是擺pose,或是坐在一邊一動也不動,對於整個展覽也沒有太大的關係,他們也會將我的動作轉化成屬於自己的奇觀。
而我還是我。
那天,那堂課,坐在高處,平常一角,椅子下,我仍是我自己。
說來慚愧,我喜歡坐在教師台上教書的,這個一望無際的感覺讓我覺得我自己的權力在無限地擴張起來。當每個學生也在看著我的時候,我得到的不單是權力,也是一種注意力。太吸引我了。對,老師像一個演員,盡其力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。當然,有些是欺場的,難免,但我相信大部份老師也會用自己的方法來讓學生學習得到,學習得好。站在高處,就是權力的伸展,你想像不到一位老師坐在桌底下教書吧。學生看不見老師,只聽到聲音的話,應該不會如平常站在講台上般安靜的。可是,如果真的有權力,內容真的值得欣賞的話,如何去展示這些教學內容,應該是沒有關係的吧。
所以,無論我站在講台,坐在講台,或是躲到講台下,我應該仍是我,仍然是位老師,內容仍然值得被聽見的。可惜,你身處的位置真的會影響別人如何聆聽或解讀你的存在性,再將你的說話內容加以理解或淡化。
我喜歡坐在桌下的感覺,就像我喜歡在月球上觀看地球,我喜歡站到一邊先觀察,再投入到中間,再離開,再投入。這樣的動作完全是我自己的喜好以及當天的情緒來決定,並沒有一定的穩定性。
可是,我如何回到地球呢?又或者,我身處的根本就是另一個地球,或者,我從來也沒有離開過地球。就像是舞台的外還是舞台,一層一層一層的去看,如何離開?看得見與看不見之間,就算永不能分得清離場還是進場,就算以後也沒有同學與你一起將你的夢想實現,就算你沒有足夠的能源出發上太空,最少你不是孤獨一個的。
We are on the same stage, the show must go on, you’ll never walk alone.
尤其,當別人都在說話的時候,我像突然出發到外太空的感覺,回不了去。
我不是要證明我的與別不同,但往往我所做的決定,我所定意要走的路,也與別人的甚有分別。而我是絕對不明白這種分別能帶給我多大的傷害性,所以也就任由別人觀察我自己,任由他們定義我是另一個星球的人。
當然,將我放在舞台下,這星球的人能啟發我什麼,讓我能反思自己的人生呢?像一個外星人被人仔細分解後,得到的就是不能被理解的內臟,而整個過程的起因是我想更加了解你這個人或這個生物,這不是很荒謬嗎?
我被觀察,所以我存在,所以我回不了去。
就像我發現本身就是另一種生物一般。
我,放在舞台,放在講台,放在解剖台,放在載物台,都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去被觀察。得出來的結果未必於我有益或有害,可是這些並非由我自身角度出發,我看到的如同一堆實驗結果,都只是一堆data,未能跟我發生感情以前,已被我丟到遠方成為另一堆沒有意義的符號。
當我看到那班媽媽有機會去發掘到那些未被發掘得到的過去,因而感動,因而改變,因而去將自己的過去於舞台上再現時,我想我比她們更不幸。太有意識地活下去的結果,不斷被檢視後,不斷被批評後,不斷被迫反省後,就是失去了自己再戴上不同鏡頭的能力。從月球去看,我只是一隻連點點也不必能看見的生物,但,如何飛到去月球呢?如何從這裡到那裡呢?就像我活在太古,活在鰂魚涌一樣,從這裡到那裡是不用有意識的,就能自然地進入去另一個地方呢?
站在舞台上,我這個外星生物,被展示。
那一剎,像是一件被擺在博物館的展品,收費,去賺取那些廉價的、人們對外星人的想像。我或是擺pose,或是坐在一邊一動也不動,對於整個展覽也沒有太大的關係,他們也會將我的動作轉化成屬於自己的奇觀。
而我還是我。
那天,那堂課,坐在高處,平常一角,椅子下,我仍是我自己。
說來慚愧,我喜歡坐在教師台上教書的,這個一望無際的感覺讓我覺得我自己的權力在無限地擴張起來。當每個學生也在看著我的時候,我得到的不單是權力,也是一種注意力。太吸引我了。對,老師像一個演員,盡其力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。當然,有些是欺場的,難免,但我相信大部份老師也會用自己的方法來讓學生學習得到,學習得好。站在高處,就是權力的伸展,你想像不到一位老師坐在桌底下教書吧。學生看不見老師,只聽到聲音的話,應該不會如平常站在講台上般安靜的。可是,如果真的有權力,內容真的值得欣賞的話,如何去展示這些教學內容,應該是沒有關係的吧。
所以,無論我站在講台,坐在講台,或是躲到講台下,我應該仍是我,仍然是位老師,內容仍然值得被聽見的。可惜,你身處的位置真的會影響別人如何聆聽或解讀你的存在性,再將你的說話內容加以理解或淡化。
我喜歡坐在桌下的感覺,就像我喜歡在月球上觀看地球,我喜歡站到一邊先觀察,再投入到中間,再離開,再投入。這樣的動作完全是我自己的喜好以及當天的情緒來決定,並沒有一定的穩定性。
可是,我如何回到地球呢?又或者,我身處的根本就是另一個地球,或者,我從來也沒有離開過地球。就像是舞台的外還是舞台,一層一層一層的去看,如何離開?看得見與看不見之間,就算永不能分得清離場還是進場,就算以後也沒有同學與你一起將你的夢想實現,就算你沒有足夠的能源出發上太空,最少你不是孤獨一個的。
We are on the same stage, the show must go on, you’ll never walk alone.
訂閱:
文章 (Atom)